近日,我院骨科一病區張明生主任醫師、高文飛總住院醫師、蔣林棟醫師共同為一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發作患者實施腰椎微創手術——TLIF(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患者術后神經壓迫癥狀消失,切口愈合良好。手術的成功為我院脊柱外科手術朝著精準、微創、安全、高效的方向更進一步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病例簡介】患者,男,55歲,腰部及左臀部疼痛8月余,加重伴左下肢疼痛,呈放射性,無法完成較長時間行走。
圖A1、A2為術前X線:腰椎正側位
圖B1、B2為術前CT:明確突出椎間盤未發生鈣化,為軟間盤,如箭頭所示
圖C1、C2為術前腰椎MRI關聯圖像:腰5/骶1椎間盤向左后方突出,壓迫左側神經根出口,如C2箭頭所示

圖D1、D2為術后采用Mimics軟件進行三維重建效果,更加清晰的表現出手術位置
圖E1、E2為術后透視
由圖D1可見左后外側椎間孔入路進入椎間隙,進行突出間盤摘除、植骨及cage植入,保留了脊柱后方的棘突及椎板等大部分結構,保護了結構性張力帶的作用以維持腰椎穩定,最大程度減少對椎管內的擾動,保持椎管內環境,減少相應并發癥的發生。
張明生主任醫師、高文飛總住院醫師、蔣林棟醫師術中工作圖
TLIF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即經椎間孔入路椎間植骨融合。1997年Harms設計了從椎間孔入路進入椎間盤的方法,開啟了TLIF的手術技術。簡單來說TLIF為單側經椎間孔入路,將植骨塊經該經路置入椎間隙;由于保留了棘突、椎板等后部結構,保護了張力帶,使得環形融合有了可能;由于單側入路,單側減壓,避免了對后柱結構的破壞,保護了后方結構的完整性,最大程度減少對椎管內的擾動,保持椎管內環境,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符合了當今脊柱外科手術治療的微創化趨勢,主要適用于需單側減壓并行椎體間融合的下腰椎疾患。
TLIF術式優勢:(1)TLIF手術通過單側后外側入路進入椎間隙,最大化減小手術的創傷,能增加植骨融合面積,減少椎體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壓力,可以避免融合器穿破椎體終板,丟失椎間的高度,較PLIF的雙側入路椎間植骨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少,優勢明顯。(2)TLIF是經椎間孔人路,它保留了棘上和棘突間韌帶以及極大部分的后縱韌帶對椎體植骨的張力帶作用,可促進植骨間椎體融合,同時后縱韌帶的保留可防止植骨塊向后方滑入椎管。(3)TLIF技術僅切除一側的小關節突關節,保留了椎板及對側的小關節,對脊柱結構的完整性破壞相對較少,維持結構的穩定性,從而提高了植骨融合率。(4)TLIF 還適用于部分其他術式造成的椎體間融合失敗及需融合兩個以上節段的患者。(供稿/高文飛 張明生)